(2018年2月1日在杭州市余杭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区长 陈如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区政府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团结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统筹推进“五大余杭”建设,全区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现生产总值1695.13亿元,增长12.0%;完成财政总收入503.8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80.01亿元,分别增长25.9%、2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3.30亿元,增长8.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738元、34358元,分别增长8.5%、8.7%。
(一)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3.0:32.5:64.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2%。信息经济增加值增长30.6%,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4.8%。加快“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区建设,推进企业上云5322家,实施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21个、两化融合项目12个,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6%。出台“时尚新十条”,成立时尚产业联合会,推动家纺服装业转型。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生产线)116家(条),关停取缔“低小散差”生产经营单位6747家。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有序开展,大径山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全面启动,粮食生产实现“三连增”,完成农业增加值52.24亿元。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工业投资增长15.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6%。实际利用外资10.39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123.82亿元,浙商回归项目到账资金100.79亿元,引进菜鸟网络总部、华侨城、华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消费出口稳步回升。万宝城、西田城二期、江南时代购物中心等建成开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完成外贸出口370.33亿元,增长14.7%。电子商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6.8%,实现跨境电商出口9.6亿美元。
(二)创新驱动不断增强。主动承接省市重大战略落地,持续提升创新供给能力和效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双创”活力不断激发。深化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与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与省内10所高校成立校地合作联盟。之江实验室正式挂牌,阿里达摩院成功落户。顺利举办“未来已来”全球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亚洲时尚联合会中国大会、世界生命科技大会等重大活动。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出台“10+X”人才新政,引进本科及以上大学毕业生2.34万人,海外高层次人才累计达到2720名。出台“上市新政十条”,新增A股上市企业9家,新增数居全省第一。集聚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和基金1025家,管理资本规模达2300亿元。深化科技创新“523”计划,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引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274家。预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1%左右。创新主体持续活跃。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6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3家,新增数居全省首位。新增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3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26家。发明专利授权658件,新产品产值率达44.2%。启用未来科技城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平台。老板电器获全国质量奖。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新设内资企业数增长12.6%。
(三)平台建设持续发力。坚持统筹集聚发展,集中资源加快重点平台建设,平台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未来科技城拓展规划控制范围和重点建设区域,谋划推进“2+X”创新载体建设,技工贸总收入、税收分别增长51.7%、48.7%;梦想小镇被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集聚创业人才12100名;人工智能小镇正式启用,入驻创新项目170余个;浙医一院余杭院区主体结顶。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1%,实到外资3.35亿美元,被列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省级生物医药高新园区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浙江分中心成功落户。临平新城加快艺尚小镇、产业互联网小镇建设,引进金顶奖服装设计师4名、创新型服装企业区域总部38家,集聚产业互联网企业28家;北外附属杭州橄榄树学校正式开学。良渚新城扎实推进梦栖小镇建设,引进中国美院良渚院区、华润健康医疗等项目,良渚医院开工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68亿元。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开展空间发展战略、产业规划修编,引进菜鸟网络中国智能骨干网、阿里巴巴云数据中心等项目。小城市试点和中心镇培育工作扎实推进。
(四)美丽余杭加快建设。以全域美丽为目标,开展“10+X”专项行动,全区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持续攻坚“五水共治”,实施治水项目3112个,推进临平净水厂等项目建设,新增污水主干管网22公里,完成河湖库塘清淤212万立方米,全区重点控制断面水质均达到V类及以上。苕溪清水入湖工程完成主体建设。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积极推进海联热电关停、国III及以下柴油车淘汰,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顺利完成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启动27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7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基础配套日趋完善。编制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地铁2号线建成通车,5号线加快推进,杭临线余杭段开工建设。104国道改建、人民路隧道等项目建成通车,东西向快速路完成PPP招标并签约,临平副城“三路一环”快速路加快推进。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000余个。启动临平老城区有机更新一期工程。提升重点路段和节点景观风貌,迎宾大道综合整治工程扎实推进,上塘河游步道、东湖慢行绿道、东湖公园建成投用。美丽乡村加快建设。出台城乡统筹发展实施意见,启动“六大西进”。开展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93个村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径山、鸬鸟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实施美丽公路建设,完成9个重要节点、6条示范路整治提升及15条县道以上路况提升工程。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新型业态,启动阿里“农村淘宝”项目,新增精品民宿10个。调整重点建设区域村级留用地开发模式,定向开展村级集体经济脱薄帮扶工作,村均年经营性收入达265万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扎实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全域推进“无违建”创建,处置违建816万平方米,积极创建省“基本无违建区”。完成城乡危旧房治理改造2297幢41.3万平方米。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规范业主委员会运作机制。以全域无暴露垃圾为目标,广泛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全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深化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加强厨余垃圾就地处置,推广“虎哥回收”模式。九峰环境能源项目投入试运行。推动“厕所革命”,改造城市标准公厕15座。出台农村私人建房管理办法,实行带图审批、挂牌施工。清理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1.59万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6537亩。
(五)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坚持以人为本,全力补齐民生短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安排民生支出198.95亿元,增长20.5%。顺利完成八方面民生实事,出台实施“10+X”惠民新政。就业社保与主城区全面接轨,被征地人员参保安置工作深入推进。积极防范和处置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推动全域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1%。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发放老年人生活补贴,建成综合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0家。设立“大爱余杭”慈善帮扶基金,完善临时救助和低保边缘家庭救助政策,发放各类救助金1.93亿元。区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启用。开工建设多高层安置公寓126万平方米,竣工263万平方米,回迁3977户。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扎实推进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申遗文本顺利送达世界遗产中心,古城保护管理规划、外围水利系统专项规划完成编制,遗产区保护展示和环境修复圈层推进,遗产价值国际认同不断提升。径山寺复建工程扎实推进。开展“新风汇余杭”主题系列活动,选树“美丽余杭人”,城乡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文体事业加快发展,荣获市第十九届运动会团体总分和奖牌总数“双第一”,滚灯表演队代表文化部赴约旦演出,《汉兴未央》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成功创建省级特色高中示范学校3所,14所新建学校投入使用。全面启动健康余杭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健康促进示范区,区属医院与省市医院紧密型合作持续深化,区中医院投入使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达38.36万人。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双拥优抚安置等工作扎实推进,统计、档案、公积金、气象、地方志、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台湾事务、老龄、计生、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健康发展,山海协作、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等工作得到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深入推进。圆满完成重大活动期间维稳安保任务。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四个平台”工作机制,推进全科网格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立体防控,开展租赁房屋公共安全专项治理,优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举措。坚持安全隐患排查整改30日工作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落实区领导接待群众和包案化解工作机制,积极防范化解企业“两链”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完成村(社区)换届选举,优化社区规模,荣膺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构建网络市场监管新模式。
(六)政府转型步伐加快。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696项,其中“跑零次”50项。设立五大综合办事服务区域,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在全省率先建成不动产登记综合业务平台,实现最快20分钟完成受理。实行投资项目“管家式”代办服务和联合竣工验收。深化商事登记多证合一、证照联办,推行企业登记全流程电子化。健全便民服务体系,推进便民服务事项下延至镇街、村社。全年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300万件。优化体制机制。调整区水务公司管理体制,挂牌成立区行政复议局。调整未来科技城、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管理体制机制,配强良渚新城开发建设力量。加强区级统筹和力量调配,成立区征迁办并实行实体化运作,建立安全生产、交通治堵等领域联合执法机制。强化区项目办统筹协调,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内控管理制度。梳理部门职责交叉事项,明确责任边界。深化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提升行政效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百千万”“周三夜访夜学”“双争”等活动。坚持重大事项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制度,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举办“政府开放日”活动,实施例行新闻发布制度,探索机关事业单位雇员制,加强绩效管理和审计监督,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营造透明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区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解放军、武警驻余杭部队和驻余杭各直属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余杭发展的各界人士,向全区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主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资源要素使用绩效有待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还需进一步转变;城市功能品质仍然存在短板,交通治堵、环境治理等方面任务艰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社会治理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同时,少数干部改革意识、创新能力、法治思维、专业水平、行政效能仍需加强,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克服和改进。
2018年主要工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围绕“追求高质量,争当排头兵”这一总要求,开展“改革创新突破年、城乡品质提升年、社会治理创新年”三个年活动,打好“创新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治理、良渚申遗推进、‘低小散差’企业淘汰、公共服务提升”五场硬仗,加快建设“五大余杭”,打造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先行区,为当好新时代发展排头兵奠定扎实基础。
建议2018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总收入及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12%以上;规模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8.5%。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加快动能转换,着力培植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
以全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开展改革创新突破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加快建设产业平台。未来科技城要围绕打造创新驱动策源地、数字经济先行地、产城融合样板地,深化与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扎实推进“2+X”创新载体、菜鸟网络总部、中电海康军民融合示范园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作用。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对标国家级高新区,加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积极招引科研院所,加快推进贝达梦工场、浙江中以(余杭)产业合作园等项目建设,力争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临平新城要围绕打造时尚产业新地标、智造服务业集聚地、产业互联网创新港,启动建设九乔国际数字商贸城、艺尚瑞丽街区,建成启用国家级产业互联网展示、实训和创新中心,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力争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2名、优质产业互联网企业100家。良渚新城要坚持城北副中心、杭州新地标发展定位,加快推进梦栖小镇、国际生命科技小镇、农副物流电商小镇建设,着力打造一批集聚度高、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园区,办好第二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新增工业设计人才300名。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要以打造省级开发区为目标,深入对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加快推进摩根士丹利仁和产业园等项目。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建立重点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56%以上。鼓励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施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全覆盖”行动,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30家,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0%以上。实施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加快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排头兵企业。推进“浙江制造”标准制定,力争完成国家、行业、省地标准制订6个。
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深化引才“十百千”工程和人口年轻与结构优化、高层次人才倍增“两项计划”,建立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人力资源产业园。大力推进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健全人才市场化评价、认定和引进机制,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力争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超过30万人。深化校地战略合作机制,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吸引欧洲杯预选赛附加赛_欧洲杯官网投注科研院所、研发团队落户余杭。
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加快培育新金融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私募基金等新金融业态。完善“科技+金融”“人才+资本”创新发展模式,筹建科技金融联盟,推广知识产权质押、投贷联动等融资方式,推动金融资本与优质项目更好对接。落实“凤凰行动”计划,支持企业挂牌上市、并购重组,力争新增上市企业6家以上,新三板和区域场外市场挂牌企业100家以上。创新投融资体制,大力推行企业债、公司债等直接融资模式,积极争取省棚改资金,着力优化投融资结构。增强国有公司经营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逐步推行资产证券化。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完善以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的科创成果承接转化体系,建立各类孵化器、科创园区、产业平台之间的协作机制,健全“种子仓—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接力式创新链条。加快建设集技术交易、人才交易、科技创新云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大市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大力推行行政服务事项网上办,着力打造“移动办事之区”。拓展不动产登记综合业务平台功能,推进不动产登记“二次提速”。优化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力争取得土地的工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深化“1+N”+X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完善准入准营同步工作机制,建立多维度市场主体服务平台。落实减负降本政策,开展“千干联千企访千才”活动,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二、推进转型升级,着力构建高端现代的产业体系
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实体经济为着力点,统筹实施质量提升大行动,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抢占发展制高点。
提振实体经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10家、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20个,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节能环保与新能源装备、定制化智能装备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力争培育省级以上首(台)套5个。以省级生物医药高新园区、国际生命科技小镇、健康谷建设为主要载体,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力争增加值增长10%。以“互联网+”“标准化+”“品牌+”“机器人+”为主要抓手,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家纺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小微企业园建设,推动家纺服装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智慧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实施楼宇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新增重点楼宇18幢,税收超亿元楼宇达到6幢。
深化开放合作。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快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聚焦主导产业,依托重点平台,强化精准招商,积极招引世界500强、央企国企、行业龙头企业和区域总部项目,谋划招引区长项目工程。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创新社会化招商模式,注重招商与招才、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力争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浙商回归项目到账资金80亿元。推进省级境外外经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鼓励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并购重组,建立境外研发机构、生产基地。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山海协作、区市协作。
加快腾笼换鸟。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开展低效资源提质增效活动。实施新一轮工业园区提升改造行动,创新二次开发模式,推动未来科技城周边、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区块连片改造提升,力争改造工业园区低效用地1000亩,改造提升产业空间150万平方米。强化企业综合评价运用,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妥善处置“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生产线)150家(条)。开展“低小散差”企业淘汰专项行动,加强“三合一”场所整治,推动租房经济、小作坊经济向产业经济、美丽经济转变。加大存量土地资源盘活力度,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6000亩。
三、坚持美丽发展,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品质新区
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区,以景点的要求建设城乡,扎实推进城乡品质提升年活动,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生态环境。
提升城市功能。积极对接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发展战略,修编完善分区规划,进一步扩大控规覆盖面。配合做好地铁二期、三期和杭临、杭海城际铁路建设工作,全力保障城西高铁新城、运河二通道等重大工程,扎实推进东西向快速路、世纪大道快速路、临平环线快速路、迎宾大道北延隧道工程、文一西路快速路(地下隧道)、新甫路等项目,确保320国道快速路、东湖快速路余杭段建成通车。开展品质城市建设专项行动,谋划推进未来科技城公共中心、良渚新城国际商务区、临平新城文化设施综合体、开发区生产力服务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实施门户节点改造、夜景照明、河道景观、慢行系统、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空间开发等工程。加快临平老城区有机更新,完成文化艺术长廊建设,推进临平山周边区块改造。创新小城市试点开发建设模式,推动塘栖、瓶窑功能提升、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攻坚征迁“清零”,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推进余杭街道直街区块、闲林老集镇、仁和獐山老集镇旧城改造,基本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善基础配套,加快建设千岛湖供水北线工程,新建扩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所3座,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试点工作。
加强城市管理。持续改善市容环境,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示范区块建设。实施智慧城管工程,建设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因地制宜推进共享单车电子围栏、智慧公交站点等智能化城市设施建设。加强住宅小区物业分类管理,促进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提升。纵深推进“无违建”创建,全面禁止新增违建,大力整治小区违建,拆除存量违建300万平方米以上,加强拆后土地分类利用。深化“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确保完成城市、旅游、农村、附设公厕改造提升和管理升级。优化交通组织,与阿里合作探索建立城市“数据大脑”,加大支路网和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公交出行水平。
振兴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打响百园农业品牌,加快大径山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创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区,扩大径山茶、塘栖枇杷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效益,农业增加值增长1.5%。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扩大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建设提升“菜篮子”基地,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积极培育农村电商、民宿经济、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积极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区,启动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大径山生态区为重点,谋划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创建精品村60个、省3A级景区村庄10个。注重农村建筑风貌管控,强化村庄规划设计和农房设计,深化“围墙革命”。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大涉农保险力度,推进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实施农村存量资产处置办法和集体产权交易制度。制定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出台村级留用地指标换房产实施细则,探索村级物业经济异地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全面消除村级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
强化环境保护。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造提升项目91个,确保临平净水厂建成通水、余杭污水处理厂四期项目开工。深化“五水共治”,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积极创建“美丽河湖”。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大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力度,着力提高空气质量优良率。深化垃圾治理,全区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80%,加强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编制水利综合总体规划和河道水域岸线、北湖湿地生态保护等规划,加快西险大塘提标加固前期工作,推进塘栖圩区防洪排涝、山塘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新增绿化120万平方米,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推行农村土地全域整治,完成耕地质量等级提升4000亩、垦造水田和“旱改水”2500亩以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3万亩。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全面推行镇街生态环境质量报告制度。
四、强化文化引领,着力彰显独具韵味的人文魅力
以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强化文化担当、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城市人文影响力。
攻坚良渚古城遗址申遗。高标准推进环境整治,按期完成良渚古城外围精品环线打造、遗产区内保留村落环境整治、遗产区周边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全面完成遗址现场展示、良渚博物院陈列改造、良渚国际考古保护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国际对接,以最佳状态迎接国际专家现场考察评估。推进良渚文化国家公园建设,建成良渚文化艺术走廊景观带。谋划良渚遗址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探索良渚文化主题文创产品开发。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交流、大众传播教育,提升良渚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文明文化建设。制定出台“文化余杭”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提升余杭文化软实力。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拓展文明创建覆盖面,加强道德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志愿服务。开展余杭名人研究,举办“我们余杭人”大会,深挖余杭文化内涵,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余杭段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区文化艺术中心,实施余杭博物馆改扩建、西部五镇文体大楼等项目,加强村社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鼓励支持文艺精品创作。推进“书香余杭”建设,加强全民阅读推广。加快文创产业发展,培育打造一批龙头文创企业。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把优质均衡的要求贯穿教育事业各领域,不断加大教育发展投入,切实提升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类教育发展水平。扩大教育资源总量,开工建设良渚高级中学等14个新建项目,建成启用学军中学海创园校区、实验小学南校区等16个学校。加强教育人才引培,引进区外优秀教师100名,推进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着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扎实推进“教育西进”,精准实施“一校一策”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五、立足共建共享,着力创造和谐幸福的美好生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开展社会治理创新年活动,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精准帮扶各类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7000人,引导和帮助5000名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推动就业社保与主城区深度融合,同步落实杭州市各类就业社保新政。完成无欠薪省级试点工作。搭建城市社区便民服务平台,建设辐射周边15分钟生活圈的“市民客厅”“居民驿站”。加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深化殡葬改革,实施殡仪馆改造提升项目,推进大中型骨灰存放室建设。扩大社会救助体系覆盖面,提高扶贫帮困精准度,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关心关爱残疾人,实行残疾人免费乘坐地铁、公交车政策。支持慈善、红十字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回迁安置工作,加快多高层安置公寓建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住房租赁试点工作。
深化健康余杭建设。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提升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推进良渚医院、区三院整体迁建、区五院综合改造等项目建设,确保区妇保院病房大楼、区二院急诊楼投入使用。加强村社卫生服务站硬件提升和人员配备,完善基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深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更高水平医疗联合体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老年人等群体长期签约机制,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创新医疗卫生人才引培机制,强化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强与阿里健康、浙大医学中心等机构合作,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健身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区全民体育中心(体育会展中心)、亚运场馆改造提升等项目。实施旅游惠民工程。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基层治理“四个平台”运行机制,深耕全科网格建设,提高网格提交事项办结率、镇街解决问题统筹力。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深化领导约访接访、包案化解机制,源头预防、妥善处置各类社会矛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高度重视企业“两链”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定期研判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切实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加强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强化市场秩序维护,创建省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推行新型居住证制度和积分制管理,推进租赁房屋公共安全治理。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创建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深化基层民主协商机制,发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自治作用,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推出百姓通便民服务咨询平台,开展“政府开放日”“余杭百姓日”等活动,拓展政民互动渠道。
进一步做好统计、档案、公积金、气象、地方志、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民族宗教、人民防空、国防教育、红十字、老龄、计生、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各位代表,为民办实事是区政府长期坚持的一项制度。今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实行人大代表票决制。前期,经过广泛征集、仔细遴选、充分论证,区政府确定了12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现提交大会审议。(1)住房保障项目。回迁安置4000户;开工建设公租房1000套。(2)老旧小区改善项目。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3万平方米;推进既有多层住宅电梯加装,做到“愿改尽改”;完成全区143个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工作。(3)农村道路建设项目。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完成乡村道提升改造100公里;开工建设2条森林古道。(4)交通改善项目。新增、优化公交线路不少于10条;新增、更新公交车不少于100辆;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5)教育卫生项目。实施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段学生放学后托管新政;开工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新建、改建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造提升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配备60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移动随访包。(6)养老助残项目。新增30家示范型以上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创建20个无障碍社区。(7)文化惠民项目。新增农村文化礼堂15个,建成社区文化家园35个;建成公共阅读空间50个;推进“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70场,送电影4700场,送图书1.5万册。(8)垃圾治理项目。推行“虎哥回收”干湿垃圾分离模式,服务居民总数达到20万户;“湿”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能力达到150吨/日;新增建筑垃圾固定处置点1个,处理能力达到3000吨/日。(9)供水供气项目。持续推进山区农村大管网供水工程,开工建设石门、馒头山2个小型水厂和中泰加压供水二期工程;完成平原地区农村老旧供水管网改造35公里;完成燃气改造3500户。(10)环境改善项目。开工建设滨水慢行绿道46公里,完成25公里;建设口袋公园35个;新建、改建标准公厕150座。(11)便民服务项目。建设“智慧农村”项目70个;改造提升农贸市场8个,新建农贸市场检测室6个。(12)公共安全项目。安装电梯远程监测系统3000台;新建智能门禁系统5000套。对人大代表票选确定的10个民生实事项目,区政府将强化要素保障,全力组织实施,主动接受监督,确保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六、提升履职能力,着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以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为目标,加快职能转变,提升能力素质,强化担当实干,切实做到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创新业绩。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广泛接受巡察、司法、审计、舆论和社会监督。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严格规范性文件审查,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政务公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政府决策咨询论证制度,提高民主依法决策水平。
坚持科学施政。围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针对性开展城市国际化、信息经济、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培训,创新完善政府人才招录培养模式。厘清部门职责边界,着力解决行政管理中的盲点和难点问题。实施新一轮镇街财政体制,完善镇街与平台融合互动发展机制。强化土地出让统筹管理。加强重大项目前期论证和审核,提升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着力打造节约型政府。
坚持高效理政。规范行政工作清单管理,按照“可量化、可执行、可落地”要求,建立工作计划。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统筹政务督查,推出“电视问政”,确保制定的目标、出台的政策、部署的任务落实到位。倡导简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减少繁文缛节,优化行政流程。推进智慧政府建设,加强信息互联互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坚持勤廉从政。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查摆整治作风问题。深化“百千万”“周三夜访夜学”“九个一”等联系服务基层机制,切实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事。落实反腐倡廉各项措施,健全产业基金、工程招投标等领域监管机制,切实把行政权力和行政资源用在促发展、惠民生、优服务上。
各位代表,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锐意创新,真抓实干,争创一流,加快建设“五大余杭”,争当新时代发展排头兵!
(声明:此文有删减)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