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不仅仅是指睡眠时间长短,更是指睡眠的质量和效果。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维持心理健康,甚至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认知功能。

快节奏生活、工作压力、环境噪声等都会影响睡眠。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居民睡眠白皮书》显示,我国75%的受访者有或曾有入睡困难、易醒、失眠、打鼾、多梦梦游、嗜睡等睡眠困扰。

记者 朱解语 通讯员 李雅丹  

长期饮酒助眠 50岁男子健康亮“红灯”

家住余杭的李先生今年50岁,平时睡眠质量不错。但自从感染新冠后,需要超1小时才能入睡,睡眠质量严重下降,还经常做梦早醒,已经影响了白天工作。

为此,李先生开始依赖白酒催眠,起初效果不错,入睡困难改善了,但后来发展到每晚至少喝6两,才能勉强帮助入睡。

家人担心长期饮酒会带来毒副作用,便督促李先生戒酒。没成想戒酒后的李先生出现了戒断症状,持续三天无法入睡,彻夜难眠,还伴有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

近日,李先生前往余杭三院精神科就诊,测评结果显示,其睡眠质量差,且患有中度抑郁、中度焦虑。此外,在较长时间睡眠障碍的影响下,李先生的多个身体指标也已经出现异常。为了尽快入睡,他饮酒过度,身体也同时发出了多个脏器损伤的信号。

随后,医生为他制定了规律的运动作息时间,帮助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并开具药物治疗、持续随访。四周后,李先生的病情逐渐稳定。

饮酒人群比不饮酒人群平均每晚少睡27分钟

像李先生一样深受睡眠困扰的人并非少数。

《2023年中国居民睡眠白皮书》显示,居民平均在0点后入睡,夜间睡眠时长普遍偏短,只有6.75小时。平均夜间清醒次数为1.4次。居民总体睡眠得分为75分,睡眠质量欠佳。

研究显示,频繁饮酒人群睡眠时长较短,质量较低。饮酒人群比不饮酒人群平均每晚少睡27分钟。饮酒频次越高,睡眠质量越低,每周饮酒大于7次的人群比从不饮酒人群睡眠得分低4分。

体形过胖也会影响睡眠质量。《白皮书》显示,随着身体质量指数(BMI,计算公式BMI=体重÷身高2,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的增大,睡眠得分大于80分的人群比例逐渐减少。当BMI≥28时,只有21%的人群睡眠得分大于80分。

近一半人零点后才睡 年轻人成熬夜主力

《白皮书》显示,入睡困难是00后、90后、80后最大的睡眠困扰。

70后最大的睡眠困扰则是夜醒早醒,有20%的人群面临这一问题,入睡困难、夜间如厕并列排第二,均为17%。

70前人群面临的最大困扰是夜间如厕、夜醒早醒,均为21%;14%存在入睡困难问题,平均每晚清醒2次,睡眠质量偏低。

从入睡时间来看,仅有29%的人群会在23时前入睡,47%的人群在零点后入睡,13%的人群在凌晨2时后入睡。00后平均入睡时间为00:33,70前入睡时间为23:02。

大学生非工作日的入睡、觉醒时间会比上班族更晚,手机日使用时长偏高,熬夜严重。56%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8小时,且有51%的人在零点后入睡,更有19%的人入睡超凌晨2点。

健康课堂

睡满8小时是误区 太在意时长反而会焦虑

误区一:失眠=失眠症

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失眠经历,但并不是失眠了就是患上失眠症。只是当失眠引起的症状维持两周以上,且一定影响到白天社交活动时,才可以称之为失眠症。这部分人群一定要尽早就医,但也不要因为一两次失眠就给自己扣上失眠症的帽子,越是在意失眠,越容易引起精神紧张,更会导致晚上睡不好。

误区二:睡得时间长=睡得好

并不是说睡得时间长就说明睡得好,睡得时间短就表示睡得不好,不能把睡眠时间长短作为睡眠质量的判断标准。

每个人有个体差异,有些人可能睡6小时就能恢复体力,完成一天的活动,而有些人则可能需要8小时睡眠才能从疲劳中恢复过来。

所以,判断睡眠质量,要看早上醒来后是不是体力精力都得到了恢复,头脑是否有清醒的感觉,白天的工作是否有效率。当上述这些都可以用“是”来回答,那就说明你获得了一个非常棒的睡眠质量。

误区三:睡眠可以补回来

有些人认为,一天不睡不要紧,后面几天多睡会儿就可以补回来。实际上,睡眠不能追回。如果睡眠不足,身体机能的恢复和修复将受到影响,可能会导致一些健康问题。

有些人还认为,午睡可以补偿夜间睡眠不足,但长时间午睡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导致夜间难以入睡和深度睡眠不足。因此,午睡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以保持晚上的睡眠质量。

误区四:打呼噜=睡得好

很多人认为,打呼噜的人睡得香,其实并非如此,打呼噜时出现的呼吸暂停可导致身体各器官缺氧。

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才能保证人们充足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精力。那么,如何让自己睡个好觉,远离失眠痛苦呢?不妨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 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帮助调整身体的睡眠节律。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确保卧室安静、黑暗、凉爽,使用舒适的床上用品,减少噪音和光线的干扰。

睡前放松 避免在睡前进行紧张刺激的活动,尝试进行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身心的活动。

避免兴奋性物质 晚上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

学会管理和减轻压力 通过运动、冥想、艺术创作等方式,缓解压力,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最后提醒大家,一定要用科学方法来助眠,切忌选择过度饮酒等方式,避免对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双重损害。祝愿各位拥有睡眠充足、活力满满的每一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