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户创建填写电子对账单后,就可以直接把链接发给买家签署


(记者 凌怡)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当前,矛盾纠纷的前端化解逐渐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副物流中心人员错综复杂,交易频率高、体量大、商户交易习惯不规范等因素导致各种矛盾交织。如何保障“菜篮子”量足货丰、质好价稳、秩序稳定?记者深入探访了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这座华东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承担着杭州市75%的农产品供应量,并辐射浙江省乃至长三角。起早贪黑的商户和来来往往的货车司机支撑起了全市农副产品供应链一天的高效运转,杭州及周边地区1000多万人的一日三餐与这里密切相关。

“我们中心汇集了肉类、果品、蔬菜等九大专业市场和一个货运市场,入驻商户10580家、从业者22000余人,日均车流量达14000辆次。人多了,车多了,纠纷的苗头自然不会少。”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小额”“错时”“赊账”等交易买卖合同纠纷常见,不少买家购买果蔬时会先赊欠,待收货后再付款,可总有些买家“一拖总拖”。

而今,一份要素齐全的电子对账单成为批发商户可靠对账的“利器”,让交易过程有了更完善的法律保障,也让商户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何为“电子对账”?这是由余杭区人民法院联合“腾讯电子签”小程序技术团队开发的,嵌入小程序合同模板库,供经营者进行电子对账。

打开一份电子对账单,记者发现页面上有买卖双方身份信息、提货时间、货物名称、价款等完备要素。交易前,买卖双方创建、填写、签署,待固定交易内容、交易主体后,会自动生成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货款结算凭证。值得一提的是,对账单经实名认证、人脸识别认证“双认证”后方可签署,全程通过区块链存证,一经签署不可篡改。

“批发商户的风险防范意识、法律素养普遍不足,往往通过微信沟通交易内容,存在‘无合同、不签单、懒对账’等不规范交易习惯,由此引发纠纷数量多、当事人举证难、法院认定事实难、法院找人难等问题。”余杭法院瓶窑法庭庭长金美良说。

如今,通过电子对账,商户可在前端避免拒绝签单的风险交易,中端规范交易行为,交易主体、交易金额清晰明确,从源头上减少因未对账引发的纠纷。同时,也为后续可能发生的纠纷“打好提前量”,即便产生纠纷,也可以快速高效地主张权利。

“我们平时做生意比较忙,习惯微信沟通,现在用小程序扫一扫,创建、填写对账单后直接把链接发给买家签署,5分钟就能生成一份对账单,真的是省心又安心。”提起高效便捷的电子对账,商户王先生赞不绝口。

电子对账单上线后,余杭法院依托在物流中心园区设立的“共享法庭”,组织市场管理者、经营者开展法律知识宣传讲座,引导指导经营者使用电子对账单,并开辟绿色解纷通道,加大诉前调解指导力度,就地调处化解买卖合同纠纷。

截至6月底,电子对账单用户已达4400余人,累计签署4600余份。今年一季度,农副物流中心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较去年同期下降43.9%,诉源治理效能初步显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