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归汉图》


  《明妃出塞图》


  《柳塘牧马图》


  《睢阳五老图》


  《金明池争标图》


(记者 徐媛 金于城) 古画里有“双胞胎”“间谍”“重生”,这些你都听说过吗?今天,记者带你走进余杭文化地标——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一同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古画奇趣细节。

一踏入典藏馆,记者的目光就被两幅画牢牢吸引,它们分别是《文姬归汉图》《明妃出塞图》,这两幅画作在构图、人物、下笔等方面极为相似。此外,还有《苹婆山鸟》《果熟来禽图》两幅画,果子、枝叶的处理也是如出一辙。

“我们称这样的画作为‘双胞画’,在历史上还有‘三胞’‘四胞’现象。”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工作人员赵天婷告诉记者,“不同的画家可能会创作出非常相似的作品,这在元明清都有发生。”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双胞胎”现象呢?赵天婷解释,这可能是传移模写的关系,或是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简言之,就是古代文人临摹作画并非简单模仿,而是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除了“双胞画”,记者还看到到了“间谍画”。展厅中悬挂着一幅《柳塘牧马图》,表面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暗藏玄机。

“这两队马是有阵型的。”赵天婷指着画作上的马队说,“从马队入水后荡起的涟漪可以判断,它们冲向水里的速度是很快的。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放牧,学者推论它是在进行军事演练。”

《柳塘牧马图》作者陈居中,南宋人,曾出使过金国。当时,南宋和金国都互派使者,其中有些人擅画,会把对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山川风貌甚至军事动向都画在画中带回来,而陈居中就是其中之一。

在特定历史时期,“间谍画”是传递秘密信息的载体,画家把情报巧妙地藏在画笔之下。

还有一种有趣的画,被称为“重生画”。赵天婷指着《睢阳五老图》告诉记者:“这原本是一幅画,画的是五位治世名臣退休后相聚睢阳的情景。当地有一位画师把这五位名士画在了同一幅长卷里,这幅长卷还吸引了苏轼、黄庭坚等名士题词。”

1910年,《睢阳五老图》被一分为五,五位老人被迫“分开”,分售到海外。如今,这幅画的真迹流散在海外不同的博物馆里。

直到2010年,大系典藏馆团队通过高清图像拍摄的方式,使这五位“老友”以数字化的方式重聚。“如今,在我们馆里,他们终于又可以聚在一起‘开茶话会’了。”赵天婷笑着说。

在大系典藏馆里,记者还发现了“八倍镜画”。这是一种小尺寸画作,画得十分精细,需要被放进灯箱展示,就像开了八倍镜一样,原本小尺幅上难以察觉的细节在放大后显得极为精美。

《金明池争标图》就是一幅“八倍镜画”,它描绘的是北宋京城金明池上龙舟盛会的场景。原尺寸纵28.5厘米、横28.6厘米,被放大后能清晰地看到画面上苑墙围绕,池中筑十字平台和拱桥,池岸有无数仕女、文人倚靠呐喊。

“画上画了上千个人物,放大后连仕女的表情、发型都清晰可见。龙舟盛会上,岸边的仕女、文人翘首以盼的样子非常生动,仿佛都在喊加油。“赵天婷介绍道。

这些奇趣画作只是馆藏中的冰山一角,欧洲杯预选赛附加赛_欧洲杯官网投注文化密码和奇趣细节,等待你来探索和发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