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坚) 这是一块道墩石预制件,浅灰色、粗颗粒,混凝土浇筑的痕迹清晰可见。

“其实,这是橡胶制品。”杭州利环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叶阳笑着说。记者用手一掐,果然有弹性。

叶阳口中的“橡胶”,是一种高分子材料——三元乙丙(EPDM),被利环环境创新性地应用于室外场景,使得人行道铺设像玩拼图一样高效、环保,成为破局市政工程装配式施工的一件利器。


一场材料的“绿色革命”

“透水砖、花岗岩等传统材料在施工过程难免破坏环境。”叶阳说,作为一家曾深耕于污染治理的传统建工企业,利环环境敏锐捕捉到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变革,在国家“双碳”战略与“海绵城市”建设需求下,果断转向新材料研发,最终锚定三元乙丙橡胶(EPDM)。 

三元乙丙橡胶具有耐高低温、抗腐蚀、电绝缘性强等优点,其制品拥有环保、柔性、可装配等三大特点。叶阳介绍,与传统混凝土、花岗岩的笨重不同,三元乙丙材料犹如城市更新的“弹性皮肤”:工厂预制模块现场拼装,无需浇筑,不仅没有噪声和扬尘,而且施工速度极大提升;底部导水槽与透水孔设计,让雨水隐形渗透,根治“水老鼠”顽疾;表面光滑却耐磨抗滑,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5年,破损模块可单独更换,还能回收再利用,维护成本直线下降。此外,该材料独具的柔性特质,脚感更舒适且显著降低行人跌倒风险,对儿童和老年人群体非常友好,符合市政设施无害化趋势。


从“连接难题”到“智能管养”

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研发初期,排水与连接问题困扰团队:雨水如何快速导流?模块之间如何稳固衔接?利环环境交出了“迭代式答案”——导水孔、导水缝、底部导水槽构建立体排水系统;自主研发的连接件让铺装面紧扣为一体,块与块之间缝隙恒定在2毫米,抗位移能力大大提升。如今,产品已迭代至3.0版本,并在浙江大学绿色建造研究院的加持下,向屋顶停机坪、户外文化体育场景等新领域延伸。

接下来,利环环境还将探索把智能传感器嵌入材料,构建“会说话的路面”:实时监测模块状态,自动预警破损位置,替代人工巡检。

“想象一下,传感器发现某处凹陷,系统即刻派单维修,全程无需封路。”叶阳描绘的场景,在不远的将来或许就能实现。


 把“余杭智造”推向广阔天地

杭州亚运会“添礼项目”——上塘路某公交站台改造,是利环环境三元乙丙材料的首秀舞台,采用模块化铺装方式,仅48小时即完成“无感交付”。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改建项目、富阳区城市交管执法局在文教路的“通学路”助学项目等等,都能看到利环环境产品的身影。

目前,利环环境拟联合浙江大学、中国电建、中国建筑、华润置地等多家单位建立“新型市政材料联合创新中心”,研发适用于高寒地区的抗冻融配方,希望将好产品应用到欧洲杯预选赛附加赛_欧洲杯官网投注地区,让欧洲杯预选赛附加赛_欧洲杯官网投注人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技术突破离不开制度创新的土壤。杭州市建立“未来场景实验室”,将利环环境的材料纳入余杭区《城投集团工程设计导则》,并给予“免申即享”研发补贴。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利环环境已手握27项发明、外观、实现新型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和国家级团体标准的主编单位,产品技术被专家评审并认定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城市更新的浪潮中,利环环境用一块块EPDM模块,书写着“余杭智造”的绿色叙事:没有轰鸣的机械与飞扬的尘土,只有多彩快速铺展的未来街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