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记者 宋晗语) 在海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两台人形机器人一台弹钢琴、一台抚扬琴,正演奏着电影《哪吒2》主题曲;在威迈尔仓储场景里,潜伏叉取机器人正通过1700mm极窄通道,轻松托举起1200公斤重的货品。
近年来,余杭在机器人产业赛道上频亮高招,“能文能武”的各类机器人正逐跑未来赛道,想象的边界还在不断延伸。
以“用”为钥,让机器人更好地服务生活,是“余杭造”机器人在“进化”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最大特点。
不久前,刚刚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的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购物平台上架了一款售价为2500元的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几百台现货“秒空”。该款外骨骼机器人在上楼时可以帮助使用者腿部减轻5瓶矿泉水的重量。有穿戴者表示,穿上后感觉像踩了弹簧,走路爬楼省力了不少。
位于南湖未来科学园的浙江有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LPLM-10b具身智能大脑支持下,推出了AI130商业巡扫机器人。该机器人在完全开放的路况下,可实现全天无人值守运行,单台设备日清扫面积达25000平方米,相当于5—6名保洁人员的工作量。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有鹿机器人完成了总额达6亿元的具身智能通用大脑及机器人订单。客户来自清洁、新能源、物流、工程机械等领域。
在未来科技城,刚满“周岁”的企业智澄英达(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最新发布了里程碑式产品——TR4(Transforming Robot 4)物理智能复合型人形机器人。175cm标准机身搭配0.7m智能升降系统,这台专为格子式搬运系统环境设计的全能型机器人,适用于工业与家庭场景,体现出科技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当然还有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柳叶刀机器人。公司研发生产的RobPath?髋关节置换手术导航设备可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自动规划最佳手术路径,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手术效率。该设备于近期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认证,将为外科医生提供更精准、更智能的手术解决方案。
机器人产业快速起跑,并逐步应用到触手可及的生活、生产场景,余杭不断书写着共建、共享的发展脚本。
近年来,余杭区聚焦更高质量经济发展,全力打造产业强区标志性成果,全力构建高端装备“数字+”产业链,重点聚焦智能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细分产业,加快推进智能装备产业百亿集群。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29家(规上工业企业19家),平台2个,已初步形成了从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
据了解,余杭力争到2027年实现机器人全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集聚机器人相关企业不少于300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突破50家,以及获首版次、首批次、首台(套)装备认定不少于20项的目标,以“2352”余杭机器人产业品牌矩阵,形成核心力量,助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