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阳) 3月31日上午,余杭区双招双引暨奋进2025城市中轴线推进大会召开。与以往不同,本次大会首次将招才引智与重大项目签约、重点工程推进深度融合,彰显余杭以人才为引擎、以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锌云新能源研发的高效智能电站技术及钙钛矿量子点应用技术破解光储难题,吉泰未来开发的非激素中药靶向新药填补市场空白,光华创芯首创磁微纳机器人检测体系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当天的签约中,新能源、医疗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多个重大项目令人眼前一亮。同时记者也注意到,这些项目背后都有一个人才团队。据了解,此次推进会上,余杭签约重点人才项目33个,占全区集中签约项目总数的33%。其中,院士领衔项目3个、省级及以上人才项目7个,36名博士及正高级工程师携优质项目全职落户。

这些项目将在未来几年不断开花结果,助力余杭跻身全国创新高地。这正是余杭区把人才集聚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余杭迭代发布“经济高质量发展68条”政策,今年将投入不少于15亿元专项人才资金,构建“8+1”开放型人才政策体系。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硬核科技领域,构建“顶尖人才引领、青年人才筑基、产业人才协同”的全链条人才生态;深入实施“三送三给一揭榜”服务机制,启动“海创未来”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培养基地,推进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并举办“创客天下、杭向未来”创新创业大赛,尊才爱才氛围日益浓厚。

同时,用好建好“永不落幕的人才枢纽”,依托杭州西站开展“不出站”招聘,联动龙头企业建设实习基地,并赴南京、成都等高校举办全国巡回招聘20余场。此外,“人才伙伴”作用也在不断放大,通过企业家以才引才、以商引商,人才集聚的“滚雪球效应”正在形成。

数据显示,一季度,余杭新增各类人才超万人,其中,新增35周岁以下大学生7841人,同比增长6.15%,新增博士48人、高技能人才1831人,同比增幅分别达4.35%和17.5%。全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46万,科创生态持续优化,硬核科技品牌强势崛起,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硬核数据之下,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深层逻辑。例如,良渚双创博士学院专职副院长孔彪领衔的“磁微纳机器人+主动检测”技术项目,成功突破进口依赖,成为全球首创;中国科学院和浙江大学团队领衔的智能时代的装备智能化新引擎项目以“高精尖”技术推动产学研融合。在余杭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欧洲杯预选赛附加赛_欧洲杯官网投注“从0到1”的颠覆性技术正在孵化。

接下来,余杭将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持续深化双招双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未来,余杭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服务,与人才共赴星辰大海。



分享: